Welcome/ 歡迎。

Welcome. Let us remember the Hong Kong of yesterday and today. 歡迎。讓我們一起記住昨日和今日的香港。
Facebook page: 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DisappearingHongKong
Please like!

Wednesday 5 December 2012

港人•港事-有谁记得亚视?


文章转载:http://www.inmediahk.net/node/1014896

视的连续剧曾经在新加坡热播。看到其现任主席近日的表现,只能用“唏嘘”来形容。


天作孽,猶可違;自作孽,不可逭。近日要求政府盡快批出免費電視牌照的呼聲高漲全城,正是因為大家再也忍受不了亞視花樣百出的「自殺式襲擊」。臭名昭著的「關注香港未來」集會上,幾百個打工仔在亞視大老闆王征的淫威下被逼到場「打卡」。王征堂細佬、執董盛品儒拋出「亞洲早晨」的爛gag,大家聽到後標冷汗,驚到笑唔出。王征自己亦醜態百出,江南風格的浮躁舞姿固然bad taste,指罵毛孟靜的樣子,更盡現暴發戶的財大氣粗。事後網民創作「亞視倒閉圖」,竟遭亞視恐嚇,將懸紅百萬「緝兇」。一間電視台墮落至此,卻仍低處未見低。筆者今年三十四歲,已少看電視。但我樂於承認,我是亞視的lifelong fan,見到如今妖邪當道,不免心酸。

縮皮劇集 戲味盎然

1982年秋天,邱德根入主麗的電視,正式易名亞視。我和母親在同一年夏天來港定居,算是首批獲發單程證的內地家眷。同屋還住有另外一個中年男子陳叔叔,他是父親好友,單身。他房間裡有收音機、羅文錄音帶、杯麵、馬經、色情雜誌,而且,還有電視機。母親不在,我就逃進陳叔叔的房間裡,陪伴他在百尺之內聲色犬馬。三年後,父親終於購買了電視機。我無零用,事實上也不需要,小學朋友不多,雙親忙於生計,於是不用上課的時候,終日我都在看電視。那是人生品味開始模塑的階段,而我和父母一樣,在兩個免費電視台之間,總是選擇亞視。

1985年,亞視舉辦首屆亞姐選舉,然後還有亞太小姐,大玩「鬼妹」元素。無線陣腳大亂,馬上還撃,推出明星如雲的台慶劇《楊家將》,由當時如日方中的五虎擔正,楊澤霖扮楊令公,湘漪扮佘太君,十九歲的周海媚做楊九妹,還有周潤發、張曼玉、汪明荃等「大茄」串演神仙,杜琪峰等執導。看星光確是一時無兩,但其實雷聲大雨點小,《楊》劇只有短短五集,幾十友出場不久就死,走馬看花,可以看到無線作為大公司、一呼百應的霸道,但卻見不到歷史的胸襟,無甚足觀。

相反,亞視在翌年的重頭劇《秦始皇》卻更有意思。他們北上取景,以今日合拍片的眼光看,戰爭場面粗糙至極,因為仍是典型邱德根的孤寒製作。然而老薑始終夠辣,平有平拍,徐二牛任武指,既務實又有心思,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。演員陣容未必最有名氣,但老戲骨用心演繹,光芒四射。魯振順扮異人,盡現傀儡皇帝的queer aura;羅國輝扮志大才疏的代王趙嘉,王偉做政治家呂不韋,金像影后鮑姐演秦始皇老母,也就是狎玩「大陰人」嫪毐的怨婦趙姬;馮真、鄭恕峰分別擔任華陽夫人與爭做嗣子的子傒。宮闈間權力鬥爭簡潔分明,低成本製作,不需要下下高清,幕幕女人心事。至於今天已息影的江圖,近年辭世的老倌梁漢威,分飾秦皇的左右手尉繚和李斯,更是把進退維谷的官場文化勾勒得栩栩如生,搶盡風頭。還有黃造時(太子丹妹妹)和麥翠嫻(秦皇初戀情人)的颯颯英姿、司馬華龍(王翦)和良鳴叔(廉頗)的老當益壯,鄭君綿(太子丹祖父)與曹達華(秦昭襄王)的cameo performance,都令觀眾精神爽利。六十三集的劇本裡混雜大量野史材料,情節良莠不齊,劉永亦總是overact,但絕對拍出古中國和民間傳統戲劇的質感。

除卻《秦始皇》等重頭戲外,無線缺乏興趣的古龍改編武俠劇,也是亞視的亮點。計有惠天賜擔正的《傅紅雪傳奇》,還有劉松仁、魏秋樺主演的《九月鷹飛》。亞視的武俠劇場面十分冷清,但與古龍故事的寂寞氣氛其實分外匹配。古龍不若金庸,他不寫武林門派恩怨大屠殺,也無「俠之大者,為國為民」的包袱,只喜歡營造奇詭氣氛,用聰明的對白側寫浪子散漫的生活。《九》的場面多是地牢、廂房、海邊、山涯,有時是兩三人對話,更多時候只見劉松仁的葉開形單隻影,孤獨往返。對於還是小孩子的我,亞視拍出來的武俠精神,是令人嚮往的孤獨與自由,一個無須為口奔馳、亦無須背負家國使命的古代中國。

亞視 董驃 賽馬 三位一體

如此甜蜜的亞視回憶,當然少不了由董驃、熊良錫兩叔侄主持的賽馬直播。八十年代的賽馬規模較小,很多賽事只有寥寥十隻八隻馬匹參與,但勝在形勢簡單、賽果正氣——加上驃叔常為普羅馬迷仗義執言,正是所謂的good old days,潮語叫「那些年」。走位評述工作由何鴻燊外甥、資深馬評人第一(梁建民)擔任,緊湊得來穩重、有class。如今驃叔和第一都相繼過身,賽馬在小巿民心中的重要地位亦被足球賭博取代,更反映亞視的沒落,其實意味了一整個時代的結束。

話說回頭,其時賽馬直播後,尚有德國聯賽每週精華,講波的林尚義孤單但專業,而當時足球並不賺錢,梅鐸的天空電視尚未創立,無線只肯撥出明珠台週三黃昏時段,象徵式播放英格蘭聯賽精華,敷衍球迷一下。事實上,亞視在足球轉播上的投入確要比無線積極,不但取得英國足總盃和1988年歐洲國家盃決賽週的衛星直播權,更在1990年的意大利世界盃中,推出「球賽途中不插播廣告」的新猷,打破無線慣例,造福球迷。那幾年非常「吊癮」的足球閱讀經驗,可算是成長的啟蒙。因為亞視,我不但領教過奇連士文在史特加時代過關斬將的英姿,見證到利物浦在1988年足總盃決賽射失十二碼、敗於溫布頓的關鍵時刻,更在電視機前目睹了希斯堡路慘劇。枕戈待旦的晚上,睇波前食飯沖涼都特別快,少不更事,不明白為甚麼球賽遲遲未開始,誰料那是一整代人的創傷。英國警方直至今年才公布調查真相。
踏入九十年代,林伯入主亞視。沒有了邱德根時代的古肅,亞視的另類風格更進取。《今夜不設防》由黃霑、蔡瀾、倪匡三大才子發板,配以林青霞、張國榮之類的明星嘉賓,一面飲酒一面清談,比洪羅拔以城巿夜生活、邊緣人為號召的《活色生香》更豪放更「荒淫」,至今仍是經典。八點檔的《開枱》則找來劉志榮、陳寶蓮和簡而清任主持,讓雀民大鬥甩牌、記性和章法,正好供我佐膳,《開心主流派》發掘了林敏驄和曾志偉的無厘頭組合,《龍門陣》更捧紅了鄭經翰與黃毓民兩大名咀,二人對政壇的影響力迄今猶在顛峰。連續劇方面,韋家輝、黃日華過檔數年,創作《還看今朝》,涉獵文革題材,是少數亞視在內地曾被禁播的作品;陳木勝也跳槽,為《勝者為王》系列執導,方剛崎嶇不平的皮膚完全滿足了觀眾對梟雄的期望,亞視的形勢儼然是小陽春。

至九十年代中,香港掀起包青天熱,兩台先後爭播台灣製作,又各自泡製一套,無線有狄龍做包拯,比台灣的金超群清秀;亞視則邀得呂良偉任展昭,較何家勁更豪邁。到了千禧前夕,我已在大學階段,不怎麼看電視了。今天大家談得最熱切的《殭屍約會》系列、鍾景輝的《尋找他鄉的故事》、王晶的《縱橫四海》、林建明的《今日睇真d》、陳啟泰的《百萬富翁》,我都無緣收看。尹天照對我來說最鮮活的記憶,永遠是1984年的《五零零飛虎隊》。然後林百欣賣盤、過身,亞視年年換老闆,連藝員部也解散了,慢慢變了笑話,and the rest is history

親中從來是part of the game

回想起來,必須承認,喜歡亞視多少有賭氣成份。小學時候,與鄰座女同學閒話家常,總有爭執。她覺得幫襯超巿要去惠康,我說華潤;她說她媽媽下午看李太教煮餸,我話梗係方太好;看劇集分歧就最大了,無線亞視之爭,每次我都吵得面紅耳熱,不共戴天。如今當然比較明白,這是階級和文化認同。亞視雖然一點也不批判,但始終草根庶民,也更貼近廣東傳統文化。頻道接收不夠無線清晰,令亞視節目永遠偏暗,普通一個海邊,也倍覺天地蒼茫;邱德根的孤寒作風,意味布景格外簡單,臨記數目零丁;戲劇設計,亦少中產角色,至少沒有無線《壹號皇庭》《妙手仁心》《衝上雲霄》那種專業人士集體幻想系列。於我,這是親切。

有朋友嫌棄亞視親中,或根本就是共產黨。我看這無關宏旨。他們是「一路走來,始終如一」。八十年代拍劇題材︰《秦始皇》、《滿清十三皇朝》、《清末四大奇案》、《武則天》、《西施》、《貂嬋》、《王昭君》、《諸葛亮》、《濟公》、《哪吒》、《八仙過海》,簡直是國民教育電視台。老闆方面︰邱德根是全國政協,林百欣是港事顧問,遑論陳永棋或王征。培育出來的電影明星︰利智、黎明、張敏、楊恭如、孫興,統統來自祖國,心繫祖國。藝員方面︰劉志榮乃民建聯中常委,《哪吒》女主角方國珊是名義獨立的建制派區議員,即使連李道洪、麥翠嫻等,也分別是安徽和番禺政協。唯有新聞部最工整正常,六君子為播放六四清場片斷抵抗高層、忿而劈炮固然入型入格,伍國任和盧瑞盛主政也尚算不失公允,直至晚近的劉瀾昌,才有明顯的內地背景。整體而言,我會公平點說︰從1982年澳洲財團轉讓麗的股權的一刻開始,亞視已是根正苗紅的建制派,三十年來,雖然沒有民建聯蒸蒸日上的資本規模,卻一樣「有辱無榮」。

話說回頭,繼無數次內地台慶演出、《ATV焦點》撐國民教育後,王征近日在發牌問題方面歇斯底里的自衛立場,無疑自取其辱,進一步吸引媒體聚焦亞視醜聞,榨取亞視的最後一滴血。我輩中坑粉絲,欲哭無淚也顯得多餘。其實,記憶總是美化過去、美化自己。細說從前,不為懷緬,只意在向曾經為筆者童年提供過快樂的一眾亞視藝人聊致謝意,並梳理我的中國認同。

曾幾何時,大家覺得亞視老土,我則覺得亞視勝在老土。日前重看甘國亮在《亞視百人》訪問梁淑莊的片斷,二人談到亞視鎮台之寶、近年逝世的劉翁與劉克宣父子間的相處,悲從中來,互相安慰。在節目的氣氛下,助紂為虐的資深民建聯區議員,雖死猶生,音容宛在,有如父兄一般溫厚親切。這就是亞視為何永遠活在我心裡的秘密,也是我對兒時那個已然消失了的中國,最是腼腆的消費與救贖。

作者網誌︰http://horrortackle.wordpress.com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